標題:

24小時制與12時辰的起源

aa.jpg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發問:

24小時以及12時辰分別是誰發現,何時何地? 如果有相關典籍提過也希望寫出來 更新: 如果分別有中西方更好!

最佳解答:

古人計時,只根據天色把一日劃分為若干時段,如天將亮時為昧旦,日出為晨,太陽正中時為日中,日落之後為黃昏,夜晚叫宵或夕等等。後來,又將一晝夜分為十二等份,即十二個時辰。《左傅?昭公五年》杜預《注》,載有十二時辰的完整名目為:夜半、雞鳴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時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時、日入、黃昏、人定。 十二時辰始於秦代。漢武帝時,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時辰,代替了原先的夜半、雞鳴、平旦……。每一時辰又分為兩個小時段,如子時為子初、子正,丑時為丑初、丑正……。這樣,一晝夜十二時細分為二十四小時,和現在的用法完全一致了。例如:子時為夜間十一時至一時,丑時為一時至三時,寅時為三時至五時,餘此類推。不過十二時的概念,後世仍沿常用。 圖片參考:http://hk.geocities.com/seareport/r3.bmp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十二時辰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現代時段〈時) 23 ︳ 24 24 ︳ 1 1 ︳ 2 2 ︳ 3 3 ︳ 4 4 ︳ 5 5 ︳ 6 6 ︳ 7 7 ︳ 8 8 ︳ 9 9 ︳ 10 10 ︳ 11 11 ︳ 12 12 ︳ 13 13 ︳ 14 14 ︳ 15 15 ︳ 16 16 ︳ 17 17 ︳ 18 18 ︳ 19 19 ︳ 20 20 ︳ 21 21 ︳ 22 22 ︳ 23 圖片參考:http://hk.geocities.com/seareport/line4.bmp 十二辰的意義在《准南子?天文訓》、《史記?律書》、《漢書?律曆志》和《釋名》都載其語源的說明,可以說是大同小異,都表示萬物從發生,經過繁茂、成熟、衰減,乃至胚胎新萌芽的狀態。《說文解字》的解說雖有牽強附會之嫌,但大體上文字的構造和其意義是一脈相承的。其名稱可以說是考慮陰陽的消長和五行的推移而組成的。後人有主張其為十二相屬的象形字,也有認為是古代的星座名稱,郭沬若對它也作了新的解釋,還把它和十二宮及二十八宿相配。他認為古人對於十二辰,大抵都解釋為黃道周天的十二分劃。十二辰解釋為十二肖獸即十二禽,最早見於王充的《論衡》,但不是他所創立。印度、巴比倫、埃及、也都有十二禽,但都不甚古,沒有早於西元100年者。 http://hk.geocities.com/seareport/time.html 24小時制與12時辰的起源

其他解答:
arrow
arrow

    christi56o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