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

標題:

愛因斯坦的生平

發問:

愛因斯坦的生平事跡

最佳解答:

愛因斯坦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,父母都是猶太人,父親赫爾曼·愛因斯坦是一名不成功的商人,母親波林·科克是一位鋼琴家。愛因斯坦從小不很聰明,三歲還不會說話。 五歲時對袖珍羅盤著迷,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。愛因斯坦出生後的第二年,1880年全家遷居慕尼黑。1894年,又全家遷至意大利米蘭。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。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,一般功課屬平常,不愛同人交往,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。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曾經公開罵他:「你將一事無成。」他的父親曾寫信對朋友說:「愛因斯坦的功課成績並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。很久以來,我已經看慣了他的成績單上總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績」。 1895年,愛因斯坦來到瑞士蘇黎世投考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,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得很不錯,但其他科目沒有考好,該校校長赫爾岑推薦他去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學習一年。在阿勞州立中學學習的這段時光中使愛因斯坦感到快樂,這所學校的信念「概念思考是建立在『直觀』之上的。」完全符合他的需求。1896年,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範系學習物理學,學校裡的物理教授韋伯很討厭愛因斯坦,曾對愛因斯坦說:「你很聰明,但有個缺點,你聽不進別人的話」,愛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時常與韋伯教授衝突,她指責他對愛因斯坦不公平,1899年6月,愛因斯坦在實驗室引起一場爆炸,手部嚴重燒傷。1900年畢業,沒能如願留校擔任助教,只能靠當「家教」維持生活。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。1902年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(M. Grossman)的父親協助下,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,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。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,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,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,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。同年,以論文《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》,取得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。

其他解答:

生平 愛因斯坦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,父母都是猶太人,父親赫爾曼·愛因斯坦是一名不成功的商人,母親波林·科克是一位鋼琴家。愛因斯坦從小不很聰明,三歲還不會說話。 五歲時對袖珍羅盤著迷,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。愛因斯坦出生後的第二年,1880年全家遷居慕尼黑。1894年,又全家遷至義大利米蘭。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。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,一般功課屬平常,不愛同人交往,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。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曾經公開罵他:「你將一事無成。」他的父親曾寫信對朋友說:「愛因斯坦的功課成績並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。很久以來,我已經看慣了他的成績單上總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績」。 1895年,愛因斯坦來到瑞士蘇黎世投考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,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得很不錯,但其他科目沒有考好,該校校長赫爾岑推薦他去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學習一年。在阿勞州立中學學習的這段時光中使愛因斯坦感到快樂,這所學校的信念「概念思考是建立在『直觀』之上的。」完全符合他的需求。1896年,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範系學習物理學,學校裡的物理教授韋伯很討厭愛因斯坦,曾對愛因斯坦說:「你很聰明,但有個缺點,你聽不進別人的話」,愛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時常與韋伯教授衝突,她指責他對愛因斯坦不公平,1899年6月,愛因斯坦在實驗室引起一場爆炸,手部嚴重燒傷。1900年畢業,沒能如願留校擔任助教,只能靠當「家教」維持生活。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。1902年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(M. Grossman)的父親協助下,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,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。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,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,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,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。同年,以論文《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》,取得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。 [編輯] 奇蹟年 愛因斯坦於伯恩的故居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了四篇劃時代的論文,分別為:《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》、《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》、《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》、《物體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?》,隨後導出了E = mc2的公式。因此這一年被稱為「愛因斯坦奇蹟年」。100年後的2005年因此被定為「世界物理年」。 1905年3月發表《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》(On a Heuristic Viewpoint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),認為光是由分離的粒子所組成。愛因斯坦解釋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(量子)組成的,並且量子可以像單個的粒子那樣運動。「光量子」理論把1900年蒲朗克創立的量子論大大推進一步,對早已成為定論的光的波動理論提出有力挑戰,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特徵:波動—粒子二元性。 1905年4月:根據在咖啡館裡關於茶的討論,愛因斯坦寫出一篇論文,論證可以根據糖在液體中的擴散速度來計算糖分子的大小。這一篇《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》(On the Motion Required by the Molecular Kinetic Theory of Heat of Small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 Stationary Liquid)的論文。 1905年6月30日,德國《物理學年鑑》(Annalen der Physik)發表〈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〉(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)一文。首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,論文中提出了兩個原理:「光速不變」,以及「相對性原理」。 1905年9月27日,德國《物理學報》刊出〈物體的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?〉(Does the Inertia of a Body Depend Upon Its Energy Content?),認為「物體的質量可以度量其能量」,隨後導出了E = mc2的公式。 [編輯] 成名 愛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的兼職講師。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。1911年任布拉格德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,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。1914年,應馬克斯·蒲朗克和瓦爾特·能斯特的邀請,回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,直到1933年。1920年應亨德里克·安東·洛倫茲和保耳·埃倫菲斯特的邀請,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他投入公開和地下的反戰活動。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。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重力場要彎曲的預言,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·斯坦利·愛丁頓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。1916年他預言的重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證實。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,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、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。 1917年愛因斯坦在《論輻射的量子性》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,成為雷射的理論基礎。 1919年11月10日《紐約時報》刊登新觀察證實相對論的消息,形容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大勝利.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,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在瑞典科學院的公告中並未提及相對論,原因是認為相對論還有爭議[1]。 193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後,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,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,未遭毒手。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,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,星夜渡海到英國,10月轉到美國擔任新建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教授(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與普林斯頓大學非同一機構),直至1945年退休。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。 1937年愛因斯坦曾經探訪住在美國加州的查理·卓別林。 1939年他獲悉鈾核分裂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,在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·西拉德推動下,上書羅斯福總統,建議研製原子彈,以防德國占先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,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,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。戰後,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,進行了不懈的鬥爭。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普林斯頓。遵照他的遺囑,不舉行任何喪禮,不築墳墓,不立紀念碑,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,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。愛因斯坦的後半生一直從事尋找大統一理論的工作,不過這項工作沒有獲得成功,對此,著名的愛氏研究專家亞伯拉罕·派斯曾說:「愛因斯坦在1925年之後就應該去釣魚,而不是繼續做研究」[2]。現在大統一理論是理論物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。 1999年《時代》雜誌將其評選為20世紀風雲人物。為紀念他,第99號元素被命名為「鑀」。CAAD3F79AE16AF09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risti56o4 的頭像
    christi56o4

    快遞百科

    christi56o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